同为南太平洋国家,澳洲和新西兰差很多吗
澳洲和新西兰的关系就跟北京和上海的关系差不多,两个看起来很相近,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激烈的竞争。澳洲和新西兰都属于移民社会,在外来移民大量涌入之前就已各自居住着原住民族。两国的多元文化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人口的组成和发展轨迹却不同。
从历史发展来看,要求文化认同是两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缘起。但是,澳洲的多元文化政策是因应澳洲移民人口而制定的,而新西兰则是源自于毛利原住民族长期和白人殖民者的抗争。由于各自原住民族与外来移民族群的立场和主张不同,两国政府和不同的族群便协商出不同的多元文化政策。
早先,因为澳洲和新西兰同为英国属地,两国的文化政策一直都是以英裔白人为主的同化政策。直到二次大战结束,才开启了多元文化的讨论。
澳洲在年代初期开启了多元文化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认为非英裔移民族群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移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澳洲多元文化政策或论述发展的范畴一向都不包含原住民族,直至最近20年澳洲原住民族的地位才渐渐获得社会认可。
新西兰在二战后也有大量来自太平洋岛国的移民,但是多元文化政策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回应原住民族毛利人的政治要求,因此形成了自年代起以双元文化主张为基调所发展的多元文化论述。严格说来,年代亚裔移民开始移入新西兰社会所引发的一连串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才使得新西兰社会开始真正面对文化多样性议题的讨论。
澳洲的多元文化政策强调所有公民的平等权利,而新西兰的双元文化则是在英国对毛利人的殖民事实与双方签订的《怀坦基条约》的基础上,争取毛利人应有的权利。新西兰的多元文化政策,甚至在社会中少数族群文化差异的诉求下,进一步讨论移民者与原住民族身份是否在多元文化政策中具有同等地位。
一国的内部族群关系,往往与该国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关联甚深,而如何妥善且真正“公平”地面对、处理各族群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更是如今各国仍无法完善解决的课题。为达成族群间的平等与正义,除了需要通过政策制定,从制度面将公权力转化为族群间权益保障的基础,也需要在社会面向上培养国民对于族群正义的深刻认知与尊重,以将多元文化间的族群平等由下而上落实于生活中,这些皆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在协调各族群间权力冲突,以及象征一个国家对于国内族群认同的多元文化政策上,澳洲采取了以重视经济机会平权为主的平权主义,但却无法消弭族群间的权力关系差异。新西兰则基于历史因素,赋予了特定族群毛利人“双文化”地位的保障,然而这样的保障却无法完整落实于社会中而流于形式,同时也引发“保障”是不是另一种“不公平”的讨论。
虽然两国在多元文化因为国情的不同,有不同的发展,但是两国之间仍然有着一种纽带,使两国人民有着紧密联系。澳洲和新西兰占人口大多数的白人来自于英国移民,可谓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地缘上也相对接近。
年,跨塔斯曼海协议生效,主要目的是让澳洲和新西兰两国公民可以自由从其中一国进入另外一国,进行工作和生活,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永久。新西兰公民进入澳洲自动获得一个SpecialCategoryVisa签证,可以允许无限期居留和工作。澳洲公民进入新西兰则直接获得ResidentVisa签证,就是俗称的PR。除了失业保险外,大部分福利也都能享受,例如医疗、教育、养老、低收入家庭生活补助等等。
澳洲和新西兰还签订了社会保障协议,社会保障包含退休养老保险和伤残保险,澳洲和新西兰的居民无须担心自己在哪个国家居住了多少年,都可以在两国间自由退休,领取的退休金额跟当地人同等水准。具体细节方面的帐目清算那些都是政府部门负责,国民只要按照要求提交了申请资料就完事。
澳洲、新西兰和英国三国间有签订健保互惠协定,允许临时(两年之内)到对方国内的公民得到与所到国国民相同待遇的“立即、必要的医疗救护”,医院的治疗,不包含家庭医生。长期居留两年以上的澳洲、新西兰两国间公民享有所有的和所在地同等的医保待遇,在英国长期居留需要签证,待遇参照所持有的工作签证而定。
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重大民意调查显示,新西兰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最好的朋友”,而此前这一位置是由美国占据的。
说起中国人最想移民的国家,澳洲总是名列前三名,不过近年澳洲政府偏向保护本土就业,加上中澳关系紧张,所以在技术移民及投资移民政策上都逐步收紧,甚至关闭部分移民项目。如果希望移民澳洲,但又达不到分数要求,澳洲的姊妹国新西兰可能是你另一条出路。
澳洲和新西兰之间坐飞机,也只不过3小时。基于两地的良好关系,只要持有新西兰国籍,飞到澳洲当地办理落地签证,便可在澳洲无限期居留、工作及读书。
更吸引的是,入籍新西兰后,子女可以跟澳洲本地人一样,用同等学费便可在澳洲升学。相信不少中国家庭,也是为着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而烦恼,因此,移民新西兰可一举两得,家长可以选择让子女在新西兰或澳洲接受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