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之激光显示行业专题报告从追随到领先,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荣泽宇)

1.激光显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之一,产业链国产化进行时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激光显示更能还原自然界的真实色彩。激光显示是指光源为激光的投影设备,激光电视和长焦的激光投影仪均属于激光显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有70-80%源自于视觉。人眼可感知到超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及丰富的色彩。激光显示具备高清、高亮、大屏和广色域等优势,是目前唯一能够达到BT.超高清国际显示标准的显示技术。激光的线性光谱带来较高的颜色色纯度,更能反应自然界色彩。

激光显示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技术,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之一。激光显示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之一,年国家就提出发展新型显示技术。年工信部表示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加大对激光显示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鼓励下我国激光显示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原理、技术、产业化可行性得到充分论证,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全球激光显示论坛确认了激光显示是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之一。

海外具有先发优势,我国奋起直追,已从追随者向部分技术引领者转变。虽然我国部分核心技术落后于国外,但激光电视光机内部包含多个独立的组件,能够不同程度地攻破每个零件,逐一提高自主可控的比例。海外较早地研发和布局激光电视,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光源、显示芯片等关键零件上享有垄断性地位。我国激光显示技术起步较晚,但年后,在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化的推进下奋起直追。近几年我国激光显示专利数超过项,-年的专利申请数之和已经超过全球一半,从追随者转为部分技术引领者。

具体看,我国整机优势突出,已掌握部分核心光源技术,但光处理芯片存在短板。1)在整机上,根据Omdia,Q4中国激光电视出货量占全球近60%,其中海信占年全球激光电视出货量的53%,我国在整机制造上领先全球。2)在光源上,光源对亮度和成像效果有直接影响,是激光显示系统的核心技术,中外均在光源上发力。我国在光源的散热和控制上积累了相当的专利,掌握部分核心技术。3)在投影系统上,我国技术劣势在于以光处理芯片为核心的投影系统,当前美国TI和日本爱普生等企业把控主流的DLP和LCD成像技术。

技术创新、半导体摩尔定律、专利共享将驱动产业链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

技术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国内企业对激光显示各核心器件的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这有利于打破海外垄断,逐步实现国产化。

摩尔定律:半导体激光器的核心——半导体激光芯片使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在摩尔定律下,过去半导体激光芯片实现亮度每8年增长10倍,生产成本每5年降低90%。因而半导体激光器有望较快地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专利共享:作为业内坚定的激光电视推动者,海信表示未来五年内将共享包括激光引擎在内的项激光电视专利,通过共享专利的方式扩大激光电视产业参与者规模,促进产业链本土化。

目前,激光显示的四大核心器件国产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包括抗光屏、激光光源、镜头、光成像芯片。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表示,年激光显示国产化率为45-55%,在3-5年内我国将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激光显示产业链本土化程度将达到75%-80%。

在技术上,从最核心的光源来看,我国突破了激光荧光的光源技术,但上游的三基色激光器仍需加强自主研发,目前已有少量量产产品;从镜头和抗光屏来看,我国已形成较大的领先优势,镜头也有联合光电等企业量产;从光成像芯片看,LCoS光处理芯片已能小规模量产,但性能和良率仍有待提升。

在产业上,目前海信、长虹、光峰、中科极光以及菲斯特等企业已建立多条关于光源、整机、屏幕等生产线,支撑激光显示产业规模化发展。

激光显示拥有高亮、广色域、大屏等优势,但较高的均价不利于消费端大规模普及,降本降价后能够有效释放需求。未来激光显示的降本放量主要有三个逻辑,一是核心技术突破,二是产业链本土化降低成本,三是降本放量后带来的规模效应进一步促进降本。1)国内核心技术的突破打破海外供应商的垄断,提升激光显示技术的自主可控性。2)国产参与者增加,加速上游零件价格降低,带动激光显示成本下降。参考我国液晶电视近十年的发展,产业参与者越多、竞争更加充分的市场环境越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价格。从品牌看,根据海信统计我国激光显示品牌参与者达到34家,液晶电视品牌为40家,二者数量已经比较接近。3)产品降价放量扩大市场规模,规模效应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本,未来有望形成“产业链本土化-成本下降-市场规模扩大-规模效应降本-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充分良性市场竞争推动行业整体向好”的正向循环。激光显示国产化有效降本,对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产生积极影响。

降本带动终端零售价下降,激光显示具有高性能+适当的价格优势,产品性价比凸显,有望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进一步促进放量。对于终端企业来说,在充分的国产供应链保障下,C端制造商可以轻易购买各类通用模块进行拼接,行业进入门槛降低。因而,那些拥有先发优势,具备高收入驱动高研发和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升级的企业能够扩大优势、持续放量、建立品牌和议价能力,保持收入增长并获得超额利润,享受行业高速发展的收入和利润红利。

2.激光电视:核心技术突破驱动成本大幅下降,带动全球快速放量

激光光源成本高,我国89%的家用激光显示为激光电视。家用的激光投影可以分为激光电视和激光智能投影。对于消费级产品,激光器价格昂贵,且需要配备抗光屏使用(根据中关村,寸的抗光屏价格达到-元)。因此,激光显示更适合单价更高的激光电视。根据今年4月1日工信部的定义,激光电视是指采用激光投影显示技术,配备专用投影幕,可显示广播电视节目或互联网电视节目的显示设备。根据洛图科技,H.1万台激光投影销量中有11.6万台是激光电视,占整体家用激光投影销量的89%。

技术历经长时间打磨,激光电视进入发展快车道。上世纪90年代起,中科院已开始初步探索激光显示技术,年海信推出寸显示产品并定义激光电视的基本形态,激光电视开始真正走向消费级市场,后期众多企业开始参与激光电视的生产制造,该品类进入高速成长阶段。根据奥维云和洛图科技,-年我国激光电视销量从2.18万台增长至28万台,CAGR达67%。而-年彩电年化销量降低3%,激光电视是彩电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对于海外,激光电视的普及仍在起步阶段,销量较小,但随着激光电视企业的出海及激光电视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海外可能成为激光电视增速较快的市场。

2.1激光电视对标液晶电视,具备多维度优势

综合价格、产品优势以及定位,激光电视对标客厅液晶电视。激光电视性能与液晶电视相近,部分性能更优。同时激光电视的主机较重、不易携带,而且屏幕固定在墙上,一般摆放在客厅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因此激光电视和大屏液晶电视主要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对于液晶电视,激光电视存在以下优势。

优势一:大屏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激光电视在80寸以上的显示区间具备性价比优势。根据奥维云,中国彩电出货平均尺寸从年的42寸增至年的52寸,全球彩电出货尺寸也从39寸增至47寸,大屏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是夏普在上世纪70年代发明的,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的液晶面板产业链已相当成熟。当前液晶面板产出尺寸集中在80寸以下的屏幕,并在此区间内占据绝对的价格优势。

相对激光电视,受限于大尺寸面板生产良率和切割效率限制,越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成本越高且成本提升越快。从用料看,液晶面板尺寸越大,所需的面板面积越大。55寸提升20寸增加的面积为0.72㎡,而寸提升20寸增加的面积达到1.21㎡,面积增长了68%。从良率看,一方面,大尺寸面板需要高世代线才能切割出来,高世代线生产良率较低且产线尚未完成折旧,因而成本较高。目前量产的LCD最高世代线是长宽为3.37*2.94米的10.5代,若要切割出98寸的屏幕,至少要在7代及以上才行。目前大部分8.5代及以上的生产线仍未折旧完毕,因此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世代线越高,玻璃基越大,生产良率越低,也提升了成本。另一方面,大尺寸面板切割若出现失误,那么一个面板的报废成本较高,导致综合生产成本较高。

未来五年内,随着高世代线折旧基本完成,面板公司生产成本将会下降,使得未来液晶电视成本存在相当的下降空间。届时激光电视和液晶电视的性能、价格比较也将影响二者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激光电视其可轻易投射出80-英寸的屏幕,该区间内激光电视的价格均低于液晶电视,在该尺寸区间的液晶电视大幅降价前,激光电视在性价比更具优势。根据年彩电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挑选80寸大屏时有7成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激光电视和家用投影。

优势二:激光电视色彩表现度更高。在亮度上,激光电视和液晶电视基本一致,但前者白天的观影效果略低于后者。在色彩上,激光光源的光谱窄、色纯度高。激光技术主要分为RGB三基色和荧光激光投影技术。RGB三基色是唯一达到%Rec.色彩标准的显示光源,其色彩表现能力是传统电视产品的2-3倍,更全面的反映自然界的色彩;荧光激光投影技术的主流生产商光峰科技的ALPD4.0技术能够达到98.5%的Rec.色彩标准,接近RGB三基色技术。与液晶电视相比,ALPD技术最大色域面积达%NTSC,而普通的液晶电视仅70%。

激光电视的分辨率持续提升,大屏更好凸显画质优势。随着光源、显示芯片和算法的迭代,当下4K激光电视普及度加快。而由于TI尚未正式量产8K的DMD芯片,当前业内开始依托4K原生芯片通过抖动技术推出8K分辨率的产品。海信预计明年发布8K激光电视,长虹也正在预研8K显示技术,未来激光电视能够实现8K,甚至16K的分辨率。同时,用户在80寸以下屏幕中难以感受8K与4K的差别,而激光电视天然的大屏属性更能凸显8K的大屏优势。

优势三:护眼成消费者购买电视的首要需求,激光电视的“漫反射”成像优势显著。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需考虑儿童和老人的护眼需求,根据奥维云,有7成消费者希望电视拥有护眼功能。不同于液晶电视的自发光主动成像,激光电视采用反射式成像,成像光线经过屏幕反射进入人眼。而且激光电视屏幕的漫反射有效去除图像中的眩光,使得光线更柔和。医院的测试,长时间观看激光电视后,眼部疲劳程度和舒适度均好于观看液晶电视时。得益于其良好的护眼功效,洛图科技指出有46%的用户购买激光电视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健康护眼功能。

优势四:激光电视为大屏入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激光电视主机和专用抗光屏分离。对于屏幕,可分为软屏和硬屏。硬屏能够提供平滑、镜面般的画面,但寸大屏入户可能存在困难。而软屏可卷曲,安装时使用画框等辅助固定,便于运输和安装,为大屏入户提供多一个选择。

抗光屏分为菲涅尔和黑栅屏,原本菲涅尔只有硬屏。但年光峰科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百寸的柔性菲涅尔抗光屏,拓展了软屏的选择范围。年海信成功推出可重复卷曲不变形的卷曲屏激光电视,给予消费者更多元的大屏入户选择。对于主机,在零件和光路设计的优化下,海信预计年激光电视主机的体积仅为年的30%。小巧的主机以及屏幕便于产品的运输和入户。鉴于以上种种优势,激光电视受消费者喜爱。根据彩电售后调查报告,激光电视是使用满意度较高的彩电,而且购买时间越长用户越喜爱,对激光电视的推荐度更高。

2.2核心零件技术突破有效降本,提升激光电视销量

近年激光电视降价幅度大,但激光电视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国内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激光电视均价从年的4.04万降至H1的1.5万元/台,年化降幅达24.6%。依托光峰先进荧光激光技术,峰米已推出元的激光电视。降价驱动产品销量不断提升。激光电视的销量也从年的2.4万台增长至年的28万台,低基数销量CAGR高达63%。

虽然激光电视优势显著,经过多年的导入期,消费者对激光电视的认知程度较高,但H1的1.5万元均价仍制约激光电视普及率进一步大幅提升。对于成熟的液晶技术,性价比之王小米86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已降至不到7千元,激光电视的价格仍然偏高,因此年全球和国内液晶电视分别占全部电视比例的95%和92%。激光电视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链供应商享有主流成熟技术的垄断地位,降价动力弱,导致激光电视价格下降速度受限于光源、光成像显示芯片等核心零件的限制而进入的瓶颈期。随着消费者教育的深入,激光显示的市场空间增长的动力也从原来的“性能”驱动转向“性能、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多元因素驱动。

从细分零件看,屏幕、光源、光处理芯片器件和镜头等是激光电视四大关键零件,占激光电视成本的69%,其中激光光源成本占34%、菲涅尔抗光屏占15%、光成像芯片占14%、镜头占5%、其余占31%。随着我国研发进程的加速,我国在上述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其中菲涅尔抗光屏、激光光源和镜头的国产化已有较大的进步,光成像芯片研发也正在进行。我们预计我国在各个零件上能够逐步打破外国的技术封锁,实现持续降本。

1)在光源上,激光光源占整体成本的34%,是推动激光显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激光光源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从年开始激光光源历经了从气体到固态再到半导体材质的3次进化,年半导体激光光源成为主流。相较于以往激光光源技术,半导体激光器(LD)具有轻巧、可靠性高、寿命长、功耗低等优势。从技术路线上看,半导体激光光源显示技术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包括“RGB三基色”和“激光荧光粉(包括单色/双色/三色激光+荧光)”方案。RGB技术使用红绿蓝三色光的LD,该技术色彩最丰富,但三色的LD带来较高的成本,且存在散斑影响画质的问题,至今仍未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应用。而荧光激光技术主要由蓝光LD+荧光轮器件组成,红绿激光器使用较少,大大降低成本。得益于成本优势,荧光激光技术的应用范围最广。

从成本看,根据光峰科技招股书,以年的米家激光电视为例,激光电视的光源占整体成本(含抗光屏)的34%。假设其内部有四个激光器,激光器成本则占激光光源成本的57%。目前大部分显示用的激光器均有日亚、三菱等外企提供,国产化程度不高,但国产替代已有突破。在激光器上,我国的红蓝LD能够量产(虽性能仍未完全追上海外供应商)。而绿光LD本身发光效率低、制作难度高,我国技术水平目前仍在实验室阶段。在整体光源上,我国的光峰科技首创可商业化的基于蓝色激光的荧光激光显示技术,逐年迭代下我国荧光激光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我国三基色半导体器件(LD)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红色LD接近实用化水平,三安光电扩展蓝光LD产业线。目前市面上蓝光和绿光LD主要由日亚供应,红光LD主要由日本三菱供应。然而通过持续研发,我国的红光LD已接近实用化水平,深圳瑞波等企业已推出并量产大功率红光LD产品。在蓝光LD上,年三安光电已进行3.5W蓝光LD试量产,Q4或实现4.0W蓝光LD量产,并预计Q1实现1.5W红光LD量产。而绿光LD生产难度高,现处于实验室的阶段,尚未满足商用化需求。

我国荧光激光投影技术全球领先,是激光显示技术的主流。“激光荧光粉”方案以我国的光峰科技ALPD技术为主流,该方案使用三色激光中更高效、价格相对较低的蓝光LD,而红色和绿色光谱则通过荧光材料实现,减少对于成本较高的红绿LD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体激光器的价格。随着技术迭代,新一代荧光激光光源也会加入少量的红绿激光增加色彩丰富度。目前光峰的ALPD技术已迭代至第五代技术,第四代技术已实现量产。第四代技术的方案使用RGB三色激光,其中以蓝光LD为主,添加少量红绿光LD,在提升色域、亮度及效率的背景下降低成本。根据AVC,H1蓝激光+荧光轮的技术方案是家用激光投影的主流,占比82%,三基色全激光仅占18%。(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荧光激光技术降本路径清晰,有望进一步降低光源成本。

光源的关键上游材料降本。蓝光LD和蓝色LED均使用GaN(氮化镓)等材料体系。我国的蓝色LED产业多年来投入大量资本,发达产业链完备,成本较低,为蓝光LD的产业化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另外,稀土荧光材料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荧光轮器件是光峰科技生产制造的产品,成本自主可控。

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驱动激光器降本增亮。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将增加一倍,其性能也会翻一番。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核心为半导体激光芯片,也遵循摩尔定律,意味着半导体激光器的亮度每8年增长10倍,其生产成本每5年降低90%。参考长华光芯招股书,在摩尔定律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年公司的半导体激光芯片价格已下降55%-61%,而该品类毛利率与售价并无明显相关性。预计随着摩尔定律,未来半导体激光器性能将不断提升且成本不断下降。同时,半导体激光芯片可以使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实现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

光路设计也是降本的核心,通过优化光路设计,能够提高光效减少激光器的使用,实现降本。我国激光行业领导者光峰科技的ALPD4.0技术已成熟发展,正在同步研发第五代和第六代技术,第五代原理样机已成功开发,进入产品开发环节。

通过供应链的规模效应降本。-年市场内峰米和当贝的投影厂商推出两款激光短焦智能投影和三款长焦激光智能投影,与传统的LED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打开其他智能投影厂商和消费者对激光的想象,加速各个厂商对激光投影的跟进。激光智能投影产业的生态正在逐步完善,供应链规模不断做大,规模效应有望更加明显,促进成本进一步降低。

ALPD降本成效显著,4年前万元级别产品使用的荧光激光技术如今已在元价位产品中广泛应用。以光峰科技推出的产品为例,年推出的米家激光电视售价近万元,使用的是拥有红蓝双色激光的ALPD3.0技术方案。随着设计路线和核心器件的优化,年推出的五千元以下的激光智能投影也用上了和米家一样的光源技术方案。成本降低、技术进步,带动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

2)光处理芯片占整体成本的14%,目前依赖美国TI的DLP方案。投影显示芯片类型主要有DLP、3LCD以及LCoS三种,我国有61%投影设备使用美国TI的DLP方案,有39%使用3LCD,其中3LCD主要是爱普生、索尼自家投影产品使用。而LCoS技术一直由日本索尼和JVC掌握,仅供自家企业使用。

我国的LCoS技术取得突破,正在走向成熟。通过不断创新研发,我国慧新辰已具备LCoS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到光学模组的全流程能力。年底慧新辰成功研发出第一颗国产P的LCoS芯片,年点亮P芯片,年已完成P的研发,4K项目也正在推进。前两者已达到量产的水平,目前慧新辰已具备月产8万片的生产能力。年下半年德利普发布首款使用慧新辰LCoS芯片的投影仪优利可T1,分辨率为P(年我国19%的智能投影分辨率为P)。根据德利普,同规格参数下,使用慧新辰LCoS芯片的成本与原来将低50%以上。根据IDC,H1LCoS的市占率仅0.11%,随着我国LCoS芯片性能和良率的提升,进一步攻坚其中的关键材料和工艺,有望缓解我国光处理芯片被“卡脖子”的现象,极大地降低核心器件成本。

3)镜头占整体成本的5%,基本依赖日企,联合光电已量产出超短焦镜头。镜头是由几个透镜组组成,不同投影产品所用的镜头及内部透镜也有较大区别。激光电视所用的是超短焦镜头,根据联合光电披露的专利结构图,从DMD器件到投射面所需要的10个透镜的20个表面中,有30%需要使用非球面。而智能投影常见的长焦镜头仅有7%的表面使用非球面。非球面所使用的加工车床和检测仪器精密程度高、价格昂贵,非球面透镜制造成本高于球面透镜。由多个非球面镜头组成的超短焦镜头光学设计和量产难度大,因而我国超过80%的超短焦镜头主要从日本理光、日东等海外企业进口。

随着国内近几年对镜头的研发,国产中小口径非球玻璃透镜的性能和可靠性已满足使用要求,联合光电、中强光电、扬明光电等已可提供中小口径的非球面玻璃透镜。其中,联合光电也量产出0.47’’对应的超短焦镜头,但与理光相比,性能仍有提升空间。年底,联合光电增发募资新增万套新型投影镜头产能。

4)屏幕占整体成本的15%,能够提升观影亮度,当前国产菲涅尔屏普及程度高。菲涅尔屏幕能够有效吸收环境光增强画面亮度,是激光电视较好的增益屏幕之一,使得投影达到类似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

年成都菲斯特成为继日本DNP后的全球第二个掌握超大尺寸菲涅尔光学薄膜的企业。当前菲斯特已拥有50万片光学屏产能基地,稳定为海信、长虹、光峰、极米等主流激光电视企业供货。年菲斯特全面启动万片产能建设,提高屏幕供给。年光峰推出全球首款百寸柔性菲涅尔抗光屏,目前已有小规模量产。这种柔性抗光屏量产后能够实现较大的成本降幅,峰米寸搭配菲涅尔软屏的激光电视价格仅需1.35万元。

2.3预计3年内全球销量高速增长,有望实现68%的CAGR

国内市场:预计年激光电视成本降幅有望超40%,降本放量下国内销量或达百万台级别。随着激光显示技术进步、产业链本土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海信视像总裁于芝涛预计到年激光电视成本降幅相较于年有望超40%。成本降低40%,保守估计终端零售价可降低26%。通过拆分激光电视的价值链分布,激光电视成本占终端零售价的55%,制造商利润占19%,渠道利润占26%。

假设制造商利润和渠道利润不变,若成本降低40%,由于光峰帮米家代工生产激光电视,渠道利润相对较高,而当前主要的激光电视企业均为自产自销,因此26%的零售价降幅为保守估计。激光电视均价将有望从年的1.5万元降至1.1万元,其中75寸激光电视降本后价格下探至7千元。根据奥维云,年我国70和75寸大屏彩电合计均价为元左右,激光电视在价格上开始具备与大屏彩电竞争的实力。

根据洛图科技,预计在降本驱动下我国激光电视出货量将从年的28万台增至年的万台,年的万台,3年和5年内的CAGR分别达53%和45%。

国际市场:激光电视年正式开启全球化的进程。激光电视的产业化主要由国内企业海信、光峰、长虹等推进,海外激光电视市场规模较小。但激光电视拥有大尺寸、高画质、好音质的优势,相当于给海外消费者提供私人影院的体验,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

年起海信开始扩大激光电视外销的步伐,已覆盖美国、澳洲、德国、法国、迪拜、南非等市场,外销的产品以寸激光电视和寸激光影院为主,满足海外用户的高端大屏需求。目前海信的激光电视已入驻迪拜王室、被西班牙足协作为官方礼物赠与参赛球员、被墨西哥和意大利知名媒体报道。海信已赞助年欧洲杯、年世界杯、年欧洲杯,持续性赞助世界顶级体育联赛极大地提升激光电视和海信的海外消费者认知度,年海信的海外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Q1增幅超过9倍。年海信还会赞助卡塔尔世界杯,持续加码体育营销。此外,三星、LG和索尼等国际电视龙头开始在激光电视赛道发力,纷纷推出或给激光电视产品线扩容,说明激光电视在需求端和供应端均走向全球化。

激光电视3年内全球销量规模CAGR有望高达68%,我国企业充分享受市场增长红利。当前海外市场同处于起步阶段,参考国内激光电视-年起步期%的销量CAGR,考虑到激光电视技术日益成熟且成本下降,我们估计-年海外销量CAGR可能更高,达%。综合洛图对于国内市场的预测,我们预计全球激光电视年销量有望提高至万台,-年CAGR达68%。

从渗透率来看,激光电视定位大屏电视,根据Omdia,80寸以上大屏电视占比将从年的3%提升至年的7%。根据我们测算,激光电视占80寸大屏电视销量比例将从年的3%提升至年的10%。我国作为全球激光电视的引领者,Q4中国激光电视出货量占全球近60%,年海信售出全球53%的激光电视,充分享受市场增长红利。同时广阔的海外市场能驱动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降本放量。

3.智能投影:激光和LED光源错位竞争满足多元需求,共同扩大市场

3.1ALPD有效降本,打开激光进入智能投影的通道

光源是投影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决定画面的亮度、光源寿命和色彩。当前投影设备的光源主要分为灯泡光、LED和激光光源。

1)灯泡光的优势在于亮度,缺点是色彩不足、寿命较短。灯泡光的亮度能够达到数万流明,但其灯泡的光源色彩不够纯净,画面表现力一般。因其亮度高于LED,而价格低于激光,至今仍未被淘汰,主要用于户外展览、教学和商务等商用场景。根据IDC,年我国售出21万台灯泡机,占比为5%。

2)LED成本低效果好,但亮度稍逊,期待技术进步持续打破亮度天花板。我国LED产业链发展时间长、行业规模大、技术成熟,所需的成本较低。LED灯光源色彩比传统灯泡机更丰富,且属于冷光,投射效果好、产品体积小、发热较小,在家用投影中广泛使用,年售出的投影中有88%是LED光源。但光电转化率和低热力限制LED的亮度,当前其主流智能投影亮度在0ANSI流明左右,但随着技术的进步,LED亮度的天花板将进一步被打破,年欧司朗推出的LED光源亮度达到ANSI流明。

3)激光:亮度、色彩能达到较高水准,但高成本抑制需求。激光亮度能够达到几万流明,且三基色激光能够%达到Rec.色彩标准,真实还原自然色彩,整体的亮度和色彩更好。但三色激光需要使用红、蓝和绿的三个LD,成本较高,难以降至2-3千元的消费级智能投影价位,多用于定价万元以上的激光电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LED与激光各有所长,差异化产品覆盖多元化需求

以往激光和LED光源定位泾渭分明,但随成本趋降打开激光光源进入智能投影的通道。激光光源定位高端,80%配置在客厅的激光电视中替代液晶电视。而对于卧室、书房、儿童房和租房等非客厅的移动观影需求,消费者一般倾向于购买配置性价比更高、便携性更好的智能投影。根据拆分,灯泡光和LED占投影整机成本的10%以内,而激光光源的成本占比则达到18%。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虑,市面上88%的消费级投影采用LED光,灯泡和激光仅占5%和7%。LED智能投影兼顾成本和效果,不仅有鲜艳的投影效果,且0元价位智能投影中的LED光源成本仅为元左右,远低于激光电视中2元的激光光源成本。但LED光源亮度普遍不够高,随着激光光源技术迭代、国产化进程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激光光源成本逐渐降低,市场部分企业推出激光类智能投影产品。

按照投射比是否超过0.4,智能投影分为短焦和长焦。相同投影尺寸下,投射比越小,投放所需的距离越短。短焦投影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投射出大屏,0.23投射比的短焦投放寸画面只需0.24米,而1.2投射比的长焦则需2.67米。但短焦镜头的光学设计复杂、需要的镜片数量多,生产成本高于长焦镜头,因此短焦镜头一般配置在价格较高的激光电视上。而光峰科技年推出两款短焦的激光投影,成功地将短焦激光智能投影打进-元的中高端长焦LED价位水平上。

虽然激光电视和短焦激光智能投影在产品设计思路上一致,但二者在亮度、清晰度、价格、是否标配抗光屏和体积重量上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工信部4月1日发布的中国激光电视行业标准《电视接收设备激光投影显示规范》,激光电视需配专用投影屏,亮度单位应为尼特而非流明。流明用于测量光源的发光强度,而尼特是被照物上发出或反射的发光强度。新推的行业标准从屏幕和亮度单位上明确激光电视应具备的硬性和软性条件,与短焦激光投影有所区别。因而,短焦激光智能投影不是激光电视,但从设计思路看,可近似看作“平替版激光电视”。

在各类智能投影中,不同的光源和投射比组合能组成多种产品。激光电视、长焦LED智能投影是当前的主流产品。而短焦激光、长焦激光、短焦LED是智能投影的新产品形态。以下将从短、长焦的维度解析新型智能投影的产品形态,并重点剖析激光光源所带来的新业态。

1、短焦智能投影:解决空间之痛,观影体验更好。短焦投影具备多重优势,1)在大城市内,人们生活空间有限,短焦智能投影能够最高效的利用空间、打造各种生活场景。市面上短焦的投射比为0.23和0.33,使得投影能在半米内投射出寸大屏,1米内投射寸的大屏,而长焦投影则分别需要2.5米和4米的距离。短焦智能投影给室内空间小、追求大屏体验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2)其次在实际观影中,短焦的观影体验更好。首先短焦的投射距离短,不会有用户穿过光路造成画面遮挡的问题,打造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短焦放置于墙前,能够做到画音同源。而且机器放置位置与人相距较远,用户难以感知到机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和散热,整体观看体验更好。

3)最后,短焦投影的投射距离较近,能够降低长距离内的复杂环境光对实际成像效果的影响。相同光源亮度下,短焦投射到墙面的距离短,亮度损耗小,墙面的亮度更大。当前,市面上出现激光和LED两种光源产品,激光产品分别是年8月和10月发布的峰米R1和R1Nano,LED则是4月和10月发布的坚果智慧墙O1和O1Pro。在短焦智能投影上,激光与LED光源旗鼓相当,各有所长。1)激光一如以往能够发挥其小巧高亮的优势。在3-4千元和5-6千元两个价位区间内,激光智能投影的亮度均比LED智能投影高,而且其重量和体积均小于LED智能投影。2)而LED成本优势有所体现,能够压缩光源成本发挥超短焦镜头的优势,以更小的距离投射更大的画面。相较于R1以45cm才能投射出百寸大屏,O1Pro仅用23cm,占据更小的摆放空间,充分发挥短焦镜头“更近”的优势,更加节省摆放空间。

2、长焦智能投影:长焦镜头性价比更高。相对于短焦镜头,长焦的光路设计和生产难度更低,因此成本较低,市面上绝大部分智能投影为长焦投影。在光源上,LED和激光光源各有特点,激光拥有高亮优势,而LED的色彩更均衡。

1)在亮度上,长焦距激光投影的亮度普遍高于长焦LED投影。年米家已推出Ansi流明的长焦距激光投影。年4月当贝推出的X3是长焦距激光投影,产品充分发挥激光的亮度优势达到3Ansi流明,成为亮度最高的消费级投影仪之一。当贝X3凭借高亮优势受到消费者好评,年全网激光投影仪销售第一。

2)在色彩上,为平衡成本和亮度,长焦激光投影普遍使用成本较低的单色激光+荧光的方案,色域较LED光源窄,成像效果偏蓝。总体来看,激光是未来高亮的大方向,但在成本端压力下画质稍弱。随着激光光源的迭代和成本降低,激光智能投影兼顾成本、亮度和色域,将进一步提升激光光源渗透率,给智能投影带来新的增长点。

LED仍是消费级投影中各方性能协调较好的光源。国内消费者主要将智能投影用于家庭娱乐,因此功能需求集中于亮度、画质(分辨率、色域等)和适中的体积上,而2-3千元的中端LED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4-6千元的高端LED能够做到各方性能的高级配置。而激光智能投影在成本约束下普遍使用ALPD2.0/3.0,ALPD2.0采用蓝色激光+光轮,ALPD3.0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少量红光增强色域,因而存在画质稍弱的问题,而且成本制约之下亮度优势未完全发挥。

抗光屏的技术进步可弥补亮度不足的缺点。鉴于我国LED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成本和效果都达到较均衡的位置。从性能看,Ansi流明基本满足消费者室内开灯或儿童观影需求,而0Ansi流明能有较好的观影效果,但仍难以达到白天开窗观看的效果。针对LED亮度不足的问题,年菲斯特推出的S1抗光幕布达到至少1.6倍的增益,投影抗光屏技术的进步使得LED智能投影白天也能观看,极大地扩充LED投影的使用时间。从价格看,抗光屏搭配LED智能投影也具备性价比优势,寸抗光屏价格为0元,加上LED激光投影的价格为5-6千元。二者组合比该价位的激光智能投影更亮,又比万元级别的激光电视更实惠。

对于便携式产品,激光智能投影突破LED的亮度天花板。在会议、户外活动等场景内,用户需要内置电池持久续航、便携性好、亮度较高的产品。1)在续航能力上,LED和激光便携式智能投影使用时间均在1-2小时,大部分产品可用充电宝供电,满足户外使用需求。2)在体积重量上,大部分便携性产品重量均在1kg以下,LED和激光的智能投影不存在显著差别。二者主要差异在亮度和价格。1)在亮度上,对比市面上的产品,内置电池的LED便携性智能投影的亮度集中在-ANSI流明,而激光智能投影峰米X1的亮度达到1ANSI流明,体积比X1还小的手机伴侣——峰米P1亮度也达到ANSI流明,在普通室内灯光下达到正常观看的水平。

2)在价格上,便携性激光智能投影的价格比LED高1-2千元。已发售的激光智能投影峰米X1价格为元,仅比亮度为0ANSI流明的极米Z8贵-元,弥补了便携式智能投影4-6千元的价格空白区间。总体看,便携长焦激光智能投影的价格略贵,但亮度达到正常室内灯光下使用的水平、内置电池、体积重量小,是便携性产品内各方性能协调较好的产品,将进一步打开便携式产品的空间,新品发布后24小时峰米X1预售量超过台。

激光光源小巧高亮优势突出,解锁更多使用场景。激光投影是“点光源、面呈现”,天生具备体积小、光效高的优势。

1)相对于LED,激光更具备高性价比和良好的便携性,满足户外便携场景需求。年1月光峰推出比烟盒略大的便携式激光智能投影P1,该产品定位是“手机伴侣”,即使用便携、可投射手机画面的产品。P1体积小,能够将产品从兜里“掏”出来,预计进一步打开便携式显示的增量空间。

2)激光投影体积小,可满足更多交互场景需求。最新发布的峰米R1Nano支持桌面立投,消费者可用于儿童教育、书法临摹,甚至可用于厨房场景,边看菜谱边做菜,满足消费者精细化需求。并且年底将发布支持桌面投影的触控配件,届时不仅可看还可直接在画面上点选操作,极大提升产品的交互性能。

3)小巧的激光光源可作为模组嵌入穿戴用品内。激光小型化的关键是散热,随着我国企业进一步技术突破,激光光源持续小型化、与穿戴产品结合,演变为消费电子产品。

4)预计激光在未来AR全息投影中广泛应用。AR全息投影是与现实结合的现实技术,能够在真实三维空间中增添虚拟物体,而激光光源具备几何、颜色高清、高亮度、全色域的优势,满足AR全息投影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激光投影技术将迎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解锁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3.3激光和LED将错位竞争,共同扩大智能投影市场

具备高亮优势的激光补充个性化场景需求,是消费级投影光源的未来一大升级方向,受到消费者喜爱。经过多年的产品迭代和渗透,根据洛图科技,-年智能投影销量从60万台提高至万台,CAGR高达42%。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教育程度深化和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消费者对亮度和画质的要求逐渐提出更高要求。而激光光源满足更高亮度的特点,在LED灯光源亮度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激光光源是未来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根据淘数据,激光智能投影主流峰米R1和当贝X3在.8-.2月共售出1.86万台,作为对比,同价位段的LED光源的极米H3S的销量为4.23万台。若考虑R1Nano,激光投影共售出2.93万台产品。两款同价位段的激光投影销量是主流产品极米H3S的44%,三款激光投影销量是H3S的69%,激光投影表现尚可。根据IDC对年中国投影出货量统计,峰米凭借激光智能微投和品质单片LCD子品牌小明的新品,全年出货量达16.45万台,首次进入前五名,占比达到3.5%。

总体看,在创新和产业化带动下,智能投影形态更加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各式各样的细化需求,共同扩大智能投影的市场空间。

1)在短焦领域,短焦镜头可满足人们的小空间大屏幕投射需求。其中激光和LED各有所长,激光主打“更亮更小”,而LED在光源成本优势下主打“更近”的亮点。对亮度和便携性要求更高的用户可选择激光短焦智能投影,而追求更小占地面积的用户可考虑LED短焦智能投影。而追求更大的色域、更近的投射距离的消费者可选择激光电视。

2)在长焦领域下,激光的亮度较高但损失部分的画质色彩,LED亮度略低但色彩均衡成本较低,追求平衡的画质、亮度等性能的消费者可选择LED智能投影,而家庭环境偏亮的消费者可选择激光智能投影。同时,激光技术将不断成熟、推动价格下行、画质增强,而LED光源和抗光屏的技术进步驱动亮度提升,预计未来激光、LED光源智能投影将在4-6千元的中高端价位中错位竞争。

3)在便携式场景下,激光小而亮的优势充分展现,未来能够利用该优势开发出更多激光新品。海外消费者喜欢户外活动,激光智能投影能够更好地满足便携、高亮的需求。

长期看,激光智能投影优势明显,1.31%低基数的渗透率预计带来较快的市场增速。激光是稀缺资源,市场规模占比较小。我们根据洛图数据测算,年家用激光投影出货量为1.5万台,有赖于当贝、峰米等企业推新,年出货量增至6.3万台(此处统计的是中长焦的激光智能投影,不包括短焦激光投影),占整体家用智能投影(不含激光电视)的比例从0.41%增至1.31%,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上文分析,激光智能投影具备高亮优势,随着更多企业推出激光智能投影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预计未来激光智能投影市场广阔。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