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孟母们的困境
因为当年冲冠一怒为雾霾、学习郑和下南洋,带娃多年旅居在澳大利亚的我,时而会被国内遭遇类似困境的妈妈和准妈妈当成咨询对象。有趣的是,让妈妈们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对象,也在逐年变化:从最早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变成后来的幼升小和学区房,而最近一桩,则是Ayawawa和她的石头剪刀布理论的甚嚣尘上——“怎么能让我的闺女在这种把女性往尘埃里踩踏的环境里长大?”
图自pixabay
毫无疑问,对于在语文课本里学过孟母三迁的传统故事、又在金庸小说里领悟到“侠之大者,打不过,逃!”之武学真谛的受过高等教育、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一代中国女性来说,移地而居几乎成了最理性的选择之一。而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最适合女性生活的国家排行榜”(BestCountriesforWomen)和“最适合当妈的国家排行榜”(BestCountriestoBeaMother)上分别排第8和第9的澳大利亚——考虑到此类排行榜基本上前5名永远被北欧5国花样霸占,这成绩相当不差——在过去几年中成为中国大陆新时代孟母们迁居的热点,也就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了。
根据澳洲移民局的统计数据,从年到年,移民澳大利亚的中国女性人数远远超出男性
然而,生活在澳洲的孟母们,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她们的焦虑,真的像移民中介软文以及她们自己在朋友圈中展现的那样,在这个“橘子与阳光之乡”就此烟消云散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向来觉得,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甜头与苦处,欲说还休,千丝万缕,不足也很难为外人道。但另一方面,却也会越来越频繁地犹豫自问,面对粉饰焦虑、贩卖焦虑、消费焦虑的汹涌热潮,知情者的沉默,又会不会变成另一种帮凶?
说来也巧,一份最新发布的关于澳洲华人移民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帮我给出了对这个问题的一种颇有诚意的解答。
由澳大利亚咨询公司DiverseWerks执笔的这份题为《中文生命热线可行性研究》(ChineseLifelineFeasibilityStudy)的报告,是在提供自杀干预服务的全澳慈善机构生命热线(LifelineAustralia)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