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早发现了澳大利亚,可惜并未给世界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一直认为地球的南端有一块大陆,也就是澳大利亚(南方的大陆)。然而由于航海技术的限制,早期的欧洲人无法接近南极大陆,于是就错误地将澳洲当作了南极大陆。

年,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穿过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首次在此登陆,并取名为“新荷兰”。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年,英国正式开始在澳大利亚殖民。

然而,欧洲人并非是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人,根据中国史料记载:中国的船只曾经在元朝到达了此地。元朝也是一个大发现的时代,根据《元史》记载,蒙古人曾经穿越西伯利亚,到达了鄂毕河下游的日不落山,见到了北冰洋,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唯一一次。在海上,元朝控制的南海和印度洋的商贸,元朝的船只可以到达东非、地中海等地区,也是历朝之最。

因为元朝打通了亚欧大陆的交通,使者这个时代出现了众多的旅行家,例如汪大渊、杨枢、马可波罗、伊本·拔图塔等。杨枢主要从事官方贸易,往来于伊利汗国和中国;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威尼斯前往中国,游览了多个地区;伊本·拔图塔为摩洛哥人,他在亚欧非游览了44个国家,包括中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而汪大渊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间航海家,是他发现了澳大利亚。

年,汪大渊出生于江西南昌,其名字预示着自己的经历。年,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在泉州乘坐商船出海,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而转陆地到达了地中海,最远到了摩洛哥。年,他再次出海,这次最远到达了莫桑比克海峡。根据统计,汪大渊一共到达过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行的范围比郑和七下西洋更加广泛。

汪大渊

回国后,他写下了《岛夷志略》一书,记载了沿途国家的地理、人文和见闻,是一本重要的资料。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将之翻译为了多种文字,并将汪大渊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岛夷志略》记载了许多值得人们研究的史料。例如,首次记载了中国人在东南亚的生活状况(包括元朝军队和商人),当时的记载了龙牙门(新加坡)“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在伊朗马鲁涧“有酋长,元临漳人,陈其姓也”;在沙里八丹(今印度东岸),有中国人在年建的中国式砖塔,上刻汉字“咸淳三年八月华工”,这是南宋出使印度一带留下的记录。

海上丝绸之路

《岛夷志略》有两节记载了澳大利亚的情况。当时,中国人还不知道澳大利亚就是一块大陆,因此将其北部称为“麻那里”,其北部称为“罗娑斯”。中国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南端,因此也称为“绝岛”。

在书中,汪大渊提到这里的人们“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穿五色绡短衫,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这就是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他还记载了澳大利亚的一些物种,如亚鹤、石楠树等。书中还记载了澳大利亚北部的沼泽地,“周围皆水”。澳大利亚北部安亨半岛的基培利台地,“奇峰磊磊,如天马奔驰,形势临海。”

汪大渊能够取得成功,和元朝打通海洋交通密不可分。汪大渊在书中写道“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

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对明朝的地理学有很大的影响。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费信曾阅读《岛夷志》,并在此基础上写下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其中大约一半的内容直接来源于《岛夷志略》。明代地理学家张燮所著《东西洋考》也引用过《岛夷志》。可以说,《岛夷志略》推动了明朝航海运动和地理学的发展。

然而,从郑和下西洋停止之后,明朝的地理学就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到了成化年间,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不翼而飞。年,明朝官员严从简写下一本《殊域周咨录》,对东南亚国家进行了介绍。但是该书却是错误连篇,将苏门答腊记载为“大食国”(阿拉伯),将安南的的位置标注在葱岭,将锡兰和狼牙须国(泰国)混为一地,认为苏禄(菲律宾西南)和琐里(印度东南)是邻国,甚至还认为葡萄牙就是马六甲海峡的喃勃利。可见,明朝后期对世界的认识已经严重退化。

新海路开辟

因此,汪大渊发现澳大利亚并未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中国人并未持续和澳大利亚进行贸易和交流,更不可能在此发展。但是西方殖民者发现了澳大利亚后,就在此进行了殖民运动,将大陆占为己有。如今,澳大利亚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组成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