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火逼得强大中国古代的消防原来如此强悍

导语:

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已经烧了几个月之久,灭火难度不小!知乎上有人问,如果换成中国的消防队能否扑灭?

答案是肯定的,上世纪80年代的大兴安岭火灾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古代的消防能力可谓强悍,严苛的法规保证了国泰民安

其实,不光我们现代的消防员能灭澳洲之火,就连中国古代的消防队也能完胜这场大火。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场场大火,逼得消防队异常强悍!古人的消防队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正是由于中国古代的防火到位,灭火给力,从没出现过像年伦敦大火那样的“灭城之灾”。

在大道上倒炉灰会被砍手!先秦时期靠严苛的制度来防火

消防这一词汇是从日本引进的,但消防的工作在中国古已有之

中国古代没有“消防”一说,古代消防兵的名字叫火师、潜火军、防隅等等。

“消防”一词其实来源于日本,消——灭火,防——防火。

管消防,管火事的部门可以追溯的三皇五帝时期!黄帝时就设了专门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正”。这类工作,也往往被后世称作“火政”。

三皇五帝一直到秦汉时期,执政者基本都是利用严苛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用火行为。也就是说,消防的意识还只停留在防火阶段。

《甲骨文合集》一书中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了奴隶主的三座粮仓。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住房都是木质的或者是茅草房,一把火几乎就是毁灭所有的灾害!可以说消防工作是被倒逼出来的。

于是在年前的殷商,我国第一条消防法规诞生了。当时的防火有多严?从法规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一条:“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往大道上倒没有燃尽的炉灰,就得被砍手,法律够严苛吧。

到了周朝,其消防法规较殷商相对完备,周朝设立了管理消防工作的职位叫司烜。

夜间的巡逻,是古代防火的重要工作

司烜主要做什么呢?春天风干物燥,火灾多发,司烜就要在城中边走边敲打木梆子,提醒人们注意防火。

周朝的防火处罚变得人性化了!

《周礼》记载:“凡国失火,由有毗屋延烧之忧;野焚菜,则有焚及山林之害,大则有刑,小则有罚。亦权罪之轻重耳。”

周朝的防火问责不再一刀切,分轻重再量刑,这是一大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细化更专业,“失火”、“纵火”的概念已经出现了,强调对故意纵火处以极刑。

比如《墨子·号令》中称,“慎无敢失火者,失火者斩其端;失火者以为乱者车裂;伍人不得,斩;得之,除。”

故意纵火是按照谋乱一样处理的,车裂!对纵火知情不报也要被斩首!

春秋战国时期的防火规定可以说细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比如“礼记”中记载,举火把照亮时不能打招呼、不准讲话更不准唱歌!举火把的人另一只手里必须端着一碗水,一旦火星落地,赶紧灭火。

看似荒诞的法规,也是出于无奈!木质、茅草的房子极容易失火,一旦起火,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澳大利亚大火这样的大火,在先秦时代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先秦时代的防火异常严苛,砍手、车裂!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树林子里扔烟头呢!

不抓贼的消防员就不是好军士!汉代到唐代,抓贼灭火同属一个部门

古代长安异常繁华

汉朝,国家变得稳定,因此人口激增并达到了万人!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可以算是超级大都市。

人口的高度集中,居住环境的紧张,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火灾的袭扰。

所以到了汉朝,除了防火,灭火也变得尤为重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消防队。汉朝设立一个防火灭火相结合的一个机构——都亭,这个机构和现在的警察局或者派出所有些相似,里面有主管消防的分支机构。

当时主管消防的官员被称为别火、夜士。别火官主要负责宫廷内治火、改火。

夜士则负责宫外巡夜,市井间的灯火管控,以及百姓夜间的动火都归他管。

西汉的长安每条街上都设立一个都亭,整个长安一共设立了16个都亭。

东汉时期的洛阳,一共有24条大街,所以就设立了24个都亭。

这些都亭里驻驻扎着“消防警察”,除了防盗抓贼维持治安,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防火灭火。当时大一些的都亭内可以驻扎几千人,他们是灭火的主要力量。

望火楼上,可以明察秋毫

当时的长安和洛阳,已经出现了瞭望火情的望火楼,上面设有报警用的大鼓,一旦城内有烟火迹象,望火楼上的军士就会报警,都亭内的军士则立即赶赴火场。

到了盛唐时代,人口达到了万之众,长安等大城市的居住环境更为拥挤,穷苦人家多数是用茅竹造房屋。

正如杜甫有诗歌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因为盛世太平,唐朝的寺庙、道观香火出奇地兴旺。

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唐朝的防火形势变得很严峻。

唐代在防火灭火两条线上做文章!比如在城市规划上,做好防火隔离可以规避火灾的风险。

长安,整体由郭城、皇城和宫城所组成。外郭城是长方形的,东西长米,南北宽.7米,周长36.7公里。城市整体十分规矩,左右对称,街道宽阔。最大的街道宽米,坊间的街道约15米,这样的设计足以实现区域的区隔。

唐代也沿袭了汉代的传统,抓贼和灭火同属一个系统,这个机构的名字叫“武侯铺”,“武侯铺”的人手分配是这样的:大城门派驻人,大坊市派驻30人,而小城门派驻20人,小的坊市则派驻5人。

这个系统和今天的综合治理的网格化平台比较相似。

出于防火防盗保平安的目的,唐朝实行宵禁制度,夜里无故在街上走,尤其手里再提着灯笼握着火把的,是要挨打的,通常处以“笞二十”的刑罚。夜幕降临,武侯铺的军士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巡逻防火防贼,大小城门也有专人把守,一个网格化巡逻系统算是比较完备。

古代的灭火装备

灭火战斗中,唐朝人还发明了一种灭火黑科技——水袋。它是用马或者牛皮做成的,面装着三四百斤水,用一根竹管就可灭火。不过操作它至少要四五个壮汉才能完成,稍显笨重。

汉唐时期,抓贼又灭火的军士,执行力可谓杠杠滴,如果遇到澳大利亚大火,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热情一定高涨,不谈条件地灭火才是他们的本色。

宋朝恰逢小冰河期,火灾频发倒逼专职消防队的成立

宋朝的城市规模很大,人口众多,火灾风险也增加不少

北宋年间,赶上了历史上的第三次小冰河期,从唐朝末期到北宋年间,冬季气温比以往降低了四五度,甚至在江西、广东等地下起了大雪。

另外一方面,宋朝虽然是个小王朝,但宋朝的人口却历史性地突破了1个亿,高峰时达到了1.2亿,人口密集度明显增高。

人们为了抵御极寒天气,秋冬时节用火明显增多,火灾更是此起彼伏。

因此宋朝对消防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专职消防队。在都城汴京(今开封),当时规定每步内设一所“军巡铺屋”,有铺兵5人。铺兵的任务是在夜间巡逻,以防止深夜起火。

城中有望火楼,楼下建有官屋数间,常驻军士度人,并备有大小水桶、洒子、麻搭、钩锯、梯子等灭火器具。

如一旦起火,望火楼下的消防队就迅速跑向起火地点。同时,再派一骑兵四处飞跑,将火讯先后报告给驻扎在这一地段的行政长官厢主,以及东京最高司法机关开封府和汴京的卫戌部队。顷刻间,大批军队就陆续赶往火灾现场,配合消防队灭火。

这支消防队有多专业,我们举一个例子,您就能了解大概。

狄青是北宋第一名将

狄青是北宋第一名将,他在家里烧纸就被消防员发现并举报,最终导致狄青丢官并郁闷而死。

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狄青在院子里祭祖烧纸钱,第二天便被朝廷革去枢密使之职,离开了京师,当时狄青可是贵为“国防部长”。

当时火禁相当严格,规定一到夜晚必须无火。假如谁家须举行祭祀仪式,要事先报告给主管这一地段的长官,经允许后,方可在半夜之后举行。

狄青是在自家后院烧的纸钱,朝廷何故会知晓?莫非在狄青家安装了“监控”?

非也,望火楼上有人专门盯着哪儿有火。

嘉佑年间,当时的北宋消防治理已经形成逐级问责制,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城市、乡村、基层已有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即中央由皇帝和宰相负责,地方由知府、知州、知县等行政长官负责,城市、乡村则分别由厢、保甲等基层机构和人员负责。

开封城的“厢主”是宋代负责地方火禁等事宜的防火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巡防检查的“探主”相当于现在的社区消防巡查员。

倒霉的狄青因用火不报告,被探主通过望火楼发现火光,立即报军巡铺,这也是最早的官办城市消防队。

军巡铺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给厢主和判府(地方法院院长)。半夜三更,霜寒露重的,谁都不愿意从暖暖的被窝里爬起来。所以,判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狄青家“夜有光怪”的消息便传遍京城。由于朝廷立下“在法放火者不获,则主吏皆做罪”的刑罚,谁也不敢包庇他。

北宋的消防队足够给力。

南宋依然沿用北宋的消防旧制,在杭州设置专职消防队,称为隅,又称火隅。南宋的火隅,与当下的消防队有着惊人的相似,专业度高。

为啥南宋的消防队这么专业?答案:被逼的。

南宋的临安异常繁华,人口众多

临安当时是世界的经济重心,人口达到万人!当时人口密度比现在的北欧人口密度都高。因为人口众多,所以当时临安的房地产异常火爆。

南宋皇室以及秦桧、张俊等大臣都成了大开发商,有地方就盖房子,甚至滩涂、大路都被挤占成了宅基地。

宋高宗的亲舅舅韦渊在多个城市都有房地产项目,仅靠对外出租,平均每天可以得到两万文的租金收入。

杭州住宅鳞次栉比,于是一家失火,家家失火。

临安简直被大火烧惨了,《宋史》中记载的临安大火就达44次,有的大火甚至一次烧了几千户。

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绍兴六年(年)二月,都城多次发生火灾,烧毁民屋千余家。四月,临安府失火,顷刻烧毁民居千余家。五月,临安大火,被毁者达一万三千多家。十二月甲午朔,临安大火成灾,烧毁民房数万家,人有死者。”

为了根治火患,南宋才有了超强消防队。

消防队员都经过严格训练,责任心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敦促居民按时熄灭油灯蜡烛等,消除火灾隐患。

为激励防隅军在灭火中奋力向前,将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南宋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那些听从号令,“并力扑灭者”,“支给犒赏”;对那些在灭火中受伤者,“差医诊治”,给假疗养;对个别“不尽力,诸如玩忽职守,不听命令,贪生怕死者”,依军法治罪。

当时的消防队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分工明确,火场中有搜寻组、灭火组还有战勤保障组。出火场时,只要队形一散开,老百姓就知道这火有救了。

随着专职消防队的发展壮大,临安的火患得到了有效抑制,南宋全国各地也纷纷建立了消防队,全国的火灾形势基本平稳,这样有效保证了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

火场战斗中,聪明的南宋人发明了灭火神器——“唧筒”!其实这是一个竹筒水枪,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活塞式水泵,比起唐朝的水袋,它简直就是重大进步。

除了消防正规军,宋代还有“民兵救火组织”!水铺、水社和冷铺都是这样的组织。在缺少专门救火队伍的地区,这类民间救火组织的出现对扑灭火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简直就是南宋的全民消防大格局,与现代的消防思路不谋而合。

所以,一旦面对澳大利亚的这样大火,宋朝的消防队是可以轻松搞定,因为大火还在萌芽状态的时候,望火楼上的军士已经将火情汇报了。

被火灾烧得发出罪己诏,康熙成立皇家消防队还亲自指挥灭火!

元明清这几个王朝中,清朝是对火灾防范最为重视的,同时消防队的水准也是最高的。

清朝消防队的强悍同样是被大火逼出来的。

康熙对消防异常重视

康熙十八年,太和殿失火。太和殿也就是金銮殿,这地方着火还了得。

这场大火从腊月初三的凌晨一直烧到中午才熄灭,太和殿化为一片灰烬。这场大火是因为厨房中的小太监用火不慎引起的。

最终六个小太监全都被处死。康熙觉得这场火是对他的警告:很多工作还没做到位啊。

这场大火之后,康熙意识到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他对紫禁城进行防火改造,加宽防火间距,大量修建防火墙。

同时他还成立皇家消防队,从八旗子弟中挑选精壮的汉子来当消防员。

这就是消防水龙

康熙还给这支“消防队”配备了水龙——利用泵浦原理设计的消防车。这个神器需要六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才能完成,喷水能达到20米远。

康熙二十三年开春,紫禁城外一处宅子起火,康熙还亲自指挥这支队伍,成功将火扑灭。

康熙手持信号旗,消防队员分为左右两边,一边灭火,一边疏散人员抢救物资,康熙爷调度合理,张弛有度,俨然就是消防指挥长。

站在城楼之上,康熙就是全民偶像。

康熙在位61年,只发生了太和殿失火这一起火灾。此后的雍正、乾隆也对消防工作格外重视,紫禁城中的火灾明显减少。这也使得紫禁城这一皇家宫殿得以保存至今。

故宫中的口太平水缸护佑着故宫的平安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在天津划分了租界。这也开启了我国的现代消防的新纪元。当时的意大利军队招募了一批华人并成立了官办的救火会。

年,袁世凯将天津的救火会整合并成立了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就是我国第一支消防警察队。

此后全国各地也都组建了消防队,也都采取由警察厅管辖的形式。

总体说来,清朝的消防灭火能力还是很强的,其中康熙爷更是堪称灭火界的扛把子。如果澳大利亚大火发生在清朝,康熙爷一定不会去休假陪贝勒过节,一定会御驾亲征去灭火。

综述:无论先秦、汉唐,还是宋朝甚至大清,火灾对于国家来说犹如外敌入侵,它侵害的是国家机体和百姓的信任!在火灾面前,执政者能做的只有一个,与火灾血拼到底!在一场场大火中,各个朝代的消防能力被逼得强悍。有了对火灾的一次次绞杀,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不断精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3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