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军事基地,这些国家
最高峰时,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高达多个。虽然当今国际形势出现了变化,美国也相应调整了军事战略,大幅缩减了其海外军事基地的数量,但到目前为止,美国仍有海外军事基地个,驻军30万,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的军事基地不是乱设的,它的布局是以本土为核心,以海外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的,具体来说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前沿少量存在,本土重兵机动,控制战略要点,扼守海上咽喉。"
何以见得?让我们看看美军目前控制的几个海上咽喉:从阿拉斯加湾到朝鲜海峡;从马六甲海峡到苏伊士运河,从直布罗陀海峡到霍尔木兹海峡,哪个咽喉地区没有美国的驻军,没有美军的基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世界很多国家愿意让美军驻扎在自己的国土内呢?这不是贱么?其实不是。想回答这个问题可不容易,不过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准确描绘出这引起国家的心理:那就是国家间的"追随理论"。
美军海外基地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为美国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一战打垮了德国,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美国逐步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起一流大国的角色。
美国在一战中,派出远征军协同英法军队参与对德作战,获得了丰富的海外作战经验,为未来大规模建立海外基地提供了基础。一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建立了14个军事基地,不过多分布在原英法殖民地中北美洲、太平洋诸岛上。
此时的美国,已渐显超级大国之姿态,虽然在三十年代有过一段"孤立主义"时期,但二战的爆发,又给美国带来了机会。
美国是二战最大的受益者。它参战最晚,但得到的利益最大。特别是二战让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元气大伤,日本、德国这样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是被打回了解放前,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占据了主导权。伴随着美国成为世界性帝国,其全球性的海外军事基地网络也正在逐步形成。
年,美国就制订了全球军事基地网络预案。罗斯福天才地预见到,战后美国将获得全球的统治力,建立一个完善的军事基地网络,有利于稳定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利美国称霸全球。
在这种政策主导下,美国用了50艘驱逐舰换来了英国在加勒比6处基地。在德国占领丹麦后,美国又顺手笑纳了格陵兰。日本战败后,美国把军队驻扎在了塞班岛、关岛、冲绳等日本原来的地盘;还捎带把日本占领的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纳入了自己的怀中。二战结束后,美国又从德国、意大利等国手中得到了修建军事基地的特权。
通过二战,美国扩展了它的海外军事基地网络,将本土防线最大限度地向外延伸,不但阻止了传统对手的扩张,还保障了自己所需的原料通道,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这些军事基地的存在,让美国在与此同苏联冷战的五十年中,完全压制了对手。可以这么说,美军的全球基地网络充当了遏制苏联最好的工具。冷战期间,美国的战略是以美苏争霸为核心,极力推崇地缘战略,以北美、英伦、南非、澳洲、日本等国的基地,形成一个"内月牙形地带",阻止苏联向欧亚大陆渗透和扩张。
冷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苏联的防范,也欢迎美军的存在,认为这是抵御苏联进攻的重要力量。在西方是"遏制苏联"政策的影响下,美国精心构筑了在欧亚大陆两线梯次配置的欧洲基地群和岛链式亚太基地群,退可以扼守欧洲心脏,进可以对中、北欧地区实施战略攻击。在亚太地区,美军的军事基地从日本、韩国延伸到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与设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军事基地相辅相成,既是太平洋战区的中枢,也是美国西海岸支援前沿基地的中转站。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苏联的解体,宣告了冷战的结束;而"9·11"事件的发生,打破了美国本土安全的神话,美国不得不面临恐怖主义这个新的对手,在全球推行反恐战略。但是多场反恐战争,让美国深陷泥潭,不得不将战略重心逐渐移向亚太地区,的海外基地也随着战略的调整而有了一些改变。
美国要防止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能够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这一点不用说,美国最怕的,就是龙国),又要防止欧洲出现能挑战美国的联盟组织做大做强(美国和欧盟的关系,便是利用与防范的关系)。为此,美国调整了欧亚大陆的军事布局,利用北约东扩压迫俄战略空间,在欧亚大陆南侧和东侧边缘外侧构筑基地链,形成对龙国的包围,以遏制龙国的崛起。
"9·11"事件后,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借机实现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将军事力量渗透进欧亚大陆的腹地,将其军事前沿向欧亚腹地推进,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近年来,美国又借反恐之名,逐步实现了从北非、非洲之角向中非和东非地区的渗透。虽然美国军费削减了,在全球的基地数量下降了,但在其战略重心地区的军事基地,力量还是逐步加强的。这就是美国在海外军事基地的现状。
美国的军事基地体系及类型
美国的军事基地体系,由基地和军事设施两大类组成。军事基地指的是设施齐全,驻扎人数较多,可以完成多种职责的大型兵营;军事设施则是履行某项军事职能的军事基本单位,如雷达站、仓库等。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其在全球部署的兵力进行了新的"洗牌",调整了其全球军事基地体系。调整的方法和步骤是:
1、预先配置,建设移动基地。什么叫"预先配置"?就是在海外基地中预先配置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平时以较少的兵力驻守;一旦危机发生,能以快捷的运输方式将人员运送到危机地区进行干预。美军部署在关岛和迪戈加西亚群岛的基地,就是这一类型。这些基地存储了能装备3个陆战旅的军事物资,一旦发生危机,美国可以用大西洋舰队,在最短的时间把大批美军送到这些基地,并且马上武装起来,到达需要到达的地区。
近几年,美军还正在准备修建建设移动海上基地,以实现海军基地到战舰再到军事目的地的直接补给。这项计划实施后,美军在海上将形成可怕的战斗力,有能力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实施有效海上作战。
2、缩减东北亚基地,扩大在澳洲基地规模。以前,美国在亚太地区70%的兵力都部署在东北亚,尤其是日本的冲绳。但是现在,美军正在把位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基地建成永久性军事基地,将从东北亚地区撤出的军队部署在这里。
3、缩减西欧基地规模,增加东欧、中亚地区的基地数量。美国将原驻扎在德国的陆军第一装甲师派往东欧,布署在东欧保加利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新建成的军事基地中,以便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快速对中亚和北亚以及中东地区事务做出反应。
美国还根据需要,正在或准备与一些国家签署协议,以期获得在某些国家建立临时军事基地的权利。不过目前这还只是五角大楼的一个设想,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追随主义"造就了美国在世界上基地遍布
"制衡"、"对抗"与"追随",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几种战略,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处理外交关系时遵循的途径。国家间的"制衡"与"对抗"很好理解,我们先搁置不谈。
在国际关系中,"追随"是与"制衡"相对立的一种政策,是"加入到有可能获胜的一方或实力较强的一方"的一种国家行为。
二战结束后,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基于战争期间的同盟关系,以及共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在共同面临来自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压力时,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同盟关系。
以日本为例。由于是战败国,且战后国力衰弱,日本实际上在二战后是主动依附和追随美国的。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日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日两国也在50年代以条约的方式正式确立了这种同盟关系。
此后,日本一直坚定地奉行对美国的全面追随政策,围绕美国的战略去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成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基石。
再用泰国来举例。泰国和日本不同,它对美国的追随政策是曲折的,在一定时期,泰国和美国的关系出现过波动。
年金融危机以后,泰国奉行的是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的特殊的"追随政策"。
在冷战背景下,面对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压力,日本和泰国缺乏有效的抗拒能力,只能被动选择依靠美国,选择"追随政策"。只不过,日本是完全的追随,泰国是有限度的追随罢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确保本国安全,防止"共产主义势力"渗透。
"9·11"事件后,泰国出于反恐怖主义的需要,追随美国比之前相对积极了一些,不仅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还给了美军"过境权",美国也赋予了泰国"重要的非北约盟国"地位。但是年泰国军事政变后,美国频繁干涉泰国内政,引起泰国民众的反美情绪,两国出现了一定的分歧,泰国对美国的追随政策也在调整和变化中。
结语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网络的形成,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这和美国的全球战略理念的发展演变是一脉相承的。美国构筑和发展海外基地的原因,涉及军事、政治和经济多个方面,但总体来说,不过是想遏制战略竞争对手,控制重要的国际贸易航路和资源通道,维持美元霸权地位,以及确保美国本土的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