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的海上行朝真的能逃亡到南洋或其他

如果按照蒙古人组织编辑的《宋史》的说法,在南宋德祐二年,也就是公元年的二月初五那一天,当五岁的恭宗小皇帝和谢太后在临安向入城的蒙元将领伯颜献上诸玺、完成了受降仪式之后,赵宋王朝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实际上现代通行的历史书籍上,都把南宋灭亡的时间定在了三年后的公元年,这是因为这三年忠于宋室的文臣武将们、还继续簇拥在两位新拥立的小皇帝周围,顽强地坚持着抗争,两浙丢了到福建、福建沦陷了去两广、两广失守后把朝廷搬到了海上舰船上,直到最后在十万衣冠惨烈地崖山决战中悲壮殉国,宰相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而亡,此时南宋才真的灭亡了。

南宋王朝走到崖山这一步,主要原因是实力对比上比蒙元差得太远,比起一触即溃的南明君臣来,赵宋一方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蒙古人以横扫欧亚大陆之势、集合南北之精锐,一点点啃掉巴蜀和江汉防线,挥师过江之后,此时的南宋已经是回天乏力,最后以海上行朝这样空前绝后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抵抗意志,虽然悲壮但却是充满了无奈。那么到了这最后一步时,这些猬集于沿海几处孤岛上,既乏淡水、又无其他补给的军民人等,为何不去进一步逃亡到南洋或者其他地方呢,为汉家王朝保留一丝复兴的火种呢?

首先说说此时他们能选择的逃亡方向问题:能够选择的无非是中南半岛上的占城、南洋群岛上的某几个大岛国、台湾和海南等岛屿。其中占城因为和南宋关系较好,而且当地也有华商接应,宰相陈宜中曾竭力赞成到那里,不过寄人篱下的遭遇只要看看后来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后的惨状就可以想象了,而且小小的占城也未必感接收,后来忽必烈曾在中南半岛方向大力拓展,跑到那里危险很大。其次是南洋,不过当时南洋各岛国之间征战激烈,从后来蒙古人征讨爪哇的经历来看,南宋剩下那点水师不见得能在那里顺利立足。

然后就是台湾、海南等地,前者当时是一片蛮荒、开发困难,而宋人对那里的情况也缺乏了解,甚至没有成熟的航线;海南则离大陆过近了点,窄窄的琼州海峡很难阻止蒙古大军。现代还有人提到往澳洲的,别说当时根本不知道那里的存在,就算知道,在对海情航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远航,靠那些主要在近海航行的船只也是不靠谱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更关键的原因,那就是此时的蒙元一方已经拥有很强大的水师,其主要将领要么是投降的南宋官军、要么是熟悉水战的本地汉侯甚至高丽人,舰船补充也因为全盘继承了南宋的造船设施而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蒙元水师是能轻易咬住海上行朝的,无论往什么方向逃亡,都很难甩掉这些追兵,如果只是少量舰船逃亡还有可能,只要带着小皇帝或其他皇室后裔,追兵们绝对不敢放弃追捕,而此时东南亚各地的势力也没有哪个敢轻易接受这样的目标入境,给自己国家带来祸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